去年春节,我们家过得那叫一个欢喜,你知道为什么吗?因为那天我所有的亲戚都到我寄来串门了,不仅如此,那天我们一直拿着手机“摇红包”呢!
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,跑到了妈妈的房间。“妈妈,今天是春节呢!快点给我去买零食”妈妈十分不情愿的在我的“狮吼功”下起了床,对我说“:还早着呢,超市还们有开门呢!”我生气的指了指钟“都十点了你还不打算起来吗?”终于妈妈带了我去了超市。
在超市里我对妈妈说:“我要这个,我要那个……”,最终买了一大袋子的东西放在那里妈妈对我说:“在客人没有来之前,不能吃。”
盼星星,盼月亮,终于亲戚们来了,我像一头饥饿的狮子吃着嘴里的,拿着手里的不到几个小时这只“猎物”被我给消灭了,不过亲戚们也跟了我许许多多的“肉”,我需要留着做夜宵。
到了晚上我拿着手机准备抢红包,三、二、一开始,我用尽了吃奶的力气,终于抢到了一个红包点开一看,哇!十四元发财了,十四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大数目,我继续摇,听见爸爸也有收获,而妈妈呢,还没有摇到呢,我又摇要到了一个五元,不错。
这个春节过得好开心啊,希望今年比去年更开心!
中华传统节日丰富多彩,有月光灿烂的中秋节,有好玩的元宵节,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快乐的春节。
春节的由来是这样的。从前有一只叫“年”的怪兽,每到除夕夜,“年”就会出来抢夺人们的食物,人们都会把门窗锁得紧紧的,可不管锁得多紧,食物还是会被“年”抢走,后来“年”就开始吃人了。有一年除夕早上,人们纷纷收拾行李,准备上山去躲避“年”。这时,村里来了一位老人,他想要一点饭吃,可大家都急着去避难,没人理会他,只有一位老婆婆好心地给了他一些吃的。他吃完东西就跟老婆婆说:“我可以在你家借住一晚吗?”老婆婆回答:“不是我不留你住,只是今晚有一只怪兽要来,你还是赶紧去避难吧。”可老婆婆不管怎么说,老人都坚持要住下来,还说自己有办法赶走“年”兽,老婆婆没办法,只能自己去避难了。老人将老奶奶的家里贴满了春联,点了很多蜡烛,房间里灯火通明,还在院子里摆好鞭炮,就等着“年”来。晚上,“年”果然来了。“年”顺着灯光走到老奶奶家门前,刚一推门,红色的纸就刺得它睁不开眼,再加上鞭炮发出的巨大响声,“年”被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跑了。从此以后,“年”再也没有来过,人们也知道了对付“年”的办法。
春节,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。我们放的鞭炮有很多种,有风火轮、糖果炮、冲天炮等。除夕夜,风火轮不断地旋转着,糖果炮不停地炸着,冲天炮一个接一个地冲上天,实在太好玩了。
春节除了放鞭炮,还有很多美食,每个人都是开开心心的。我真希望下一个春节可以早日到来。
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。
过春节人们总要放鞭炮、放烟花和发红包。这是怎么来的呢?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个叫“年”的.怪兽,它每年都要来吃一个小孩,人们都非常怕它。
有一回,“年”又下山来吃小孩了。在半道上看到了一个打鼓的老人。老人一看是“年”,吓得丢下鼓和打鼓的东西回头没命似的飞跑。鼓和打鼓的东西掉在了地上,“咚”的一声巨响把“年”吓跑了。从这件事人们知道了“年”怕巨大的声音。后来人们又知道了“年”怕红的东西。
所以,人们就会放鞭炮和放烟花来吓走“年”。等“年”一回来,他看到满地都是红红的碎片就会再也不敢来了。
过年时长辈给小朋友红包,也是为了保护小朋友不被“年”伤害。现在我们要上学了,红包就变成让我们学业进步。
每年春节早上一起来我就给家里的长辈拜年,说:“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。”他们就会笑哈哈地从口袋里拿出红包给我。
春节的一整天家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。天慢慢暗下来,家家户户吃完团圆饭,这个时候小朋友开始放烟花。不知道是谁开的头,天上响起了“砰砰”的声音,只见一束束烟花腾空而起,有的像银蛇飞舞,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拖着尾巴,一闪而过,还有的似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空中绽开……美丽极了。看着地上红红的碎屑,我想怪兽“年”再也不敢来了吧。
过年真快乐、真热闹呀!
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春天里,春节热闹掩埋了平淡日子,看着墙上新买挂历,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日子,不禁感叹岁月匆匆,流逝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一年。
我老家在和县白桥镇,那儿虽没有都市繁华,但却处处体现出浓郁地方风情。我爱我家乡,更爱家乡春节。
家乡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。人们都要腌制咸货,还要把肉,鸡,鱼,青菜,年糕什么都预备充足。
腊八节那一天,家家要喝腊八粥,所谓腊八粥,就是用多种米与多种杂粮熬成。在寒冬中喝上一碗腊八粥,顿时,会有一种从胃暖到全身感觉。
腊月二十三过小年,孩子们要吃糖,尤其是麦芽糖,孩子们最为喜欢。这一天,还要送走灶王爷。人们用红纸写上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条幅,贴在灶头旁,家家放鞭炮恭送灶王爷上天。
过了二十三,人们必须大扫除一次,还要做豆腐,吃肉,贴年画,贴春联,等到二十九时,便杀鸡宰鹅,祭祖。
除夕可真热闹。家家户户赶做年菜,孩子们穿上新衣,与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,玩耍嬉戏,我也不例外。不知不觉,天黑了下来,大人们端出香味四溢饭菜,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,其乐融融,象征“团团圆圆”之意。吃完团圆饭,大人们都出去打麻将,我们这些孩子们便坐在电视机前看央视春晚,这一夜,没有什么人睡觉,都要守岁。
正月初一,店铺关门,早上起来要向长辈问好,说吉利话,大人们都要到亲戚家,朋友家拜年,要给孩子们压岁钱。
多数店铺在正月初六开张,在此之前,人们还要祭财神,烧门神纸,祈求家道兴旺。
转眼间,盼望已久元宵节到了。街上到处张灯结彩,店铺里挂着许多各形各色灯,如走马灯,纱灯等。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。别人家都是在超市买那种糖心元宵,而我奶奶却买来一两斤面粉,在家自己手擀元宵,她总说,自己家做元宵更好吃。傍晚,人们要在广场上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猜灯谜比赛,那场景好不热闹。
正月十六春节结束,我也要回到马鞍山了,但家乡风土人情令我难以忘怀。我爱我家乡,更爱家乡春节。